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必赢bwin网址大全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乡村振兴、延续红色血脉、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家水网建设等多个主题,组建20支经济金融特色实践团,用数据记录产业升级,用访谈守护红色记忆,用金融宣传赋能乡村治理,用科普调研服务国家水网,以专业所学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碧水智绘循环路,绿脉安澜润九州
经济院组织多支实践团以水为题,深入江苏和贵州多地,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探寻水资源利用与安全的新路径,用专业行动服务国家战略。“碧水重生,绿动城乡”再生水利用调研实践团在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和贵州省六盘水市走访水务局、污水处理厂和净水企业,深入了解政策规划、智能净化和工艺创新,构建再生水利用的全景认知。团队不仅系统梳理再生水在城市绿化、工业冷却等领域的应用模式,还提出设施优化与公众教育的建议。同时,实践团走进贵州省盘州市的小学,开展再生水科普课堂,以互动教学提升青少年的节水意识,让绿色理念在童心中生根发芽。水资源“农转非”风险测度及防控调研团则聚焦农业用水向非农业用途转移带来的潜在风险,前往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葛塘水文站等地,学习水文监测技术,走访取水口与管理部门,调研水资源配置状况。团队基于调研成果,结合经济学科优势,提出科学配置和风险防控的政策建议,旨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与城市发展并重,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再生水循环利用,还是水资源结构优化,河海经济学子在实践中锤炼专业能力,在调研中贡献创新智慧,以青春之力守护绿水长流,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江河大地落地生根。
油茶织锦探共富,运河问道启新程
经济院组建实践团以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调研经济发展现状,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融油惠民,茶香赋能”城乡融合发展调研团和“远古新韵 长三角新程”团队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采用古今融合的视角,既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又关注现代科技应用,生动诠释了文化赋能与创新驱动经济的双重动力。“融油惠民,茶香赋能”城乡融合发展调研团聚焦浙江省常山县的油茶产业,通过走访芳村镇政府、国家油茶公园等地,挖掘“宋镇模式”中三产融合的共富经验。团队与农户、企业交流,优化问卷设计,探究文化赋能产业的增值路径,同时体验油茶文化,感受生态价值转化的闭环效应。“远古新韵 长三角新程”团队围绕扬州的经济与水利智慧,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经济开发区及扬州港,解码运河水利技术的历史演变,分析开发区的高端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布局,并探讨港口数字化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枢纽作用。
深入一线的实践调研,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通过挖掘特色产业潜能与探索区域协同机制,实践团队为城乡融合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实践不仅深化了对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的认识,更彰显了河海经济学子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担当精神。
经济院组建文化传承专项实践团,通过实践探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悟文化价值,以实际行动助力文明火种传播。“中轴拾光”赴北京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团以档案研究与修复为主题,走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距离观察明清珍贵文献,体验传统修复技艺。从清代大金榜到《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成员们在纸张与墨迹间触摸历史温度;从手工修复到数字化扫描,他们领悟了传统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团队还结合经济金融专业,提出档案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乘数效应等创新建议,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智慧。“热血征程·觉醒之路”红色寻访团则以红色文化为主线,赴上海寻访中共一大会址、五卅纪念碑等红色地标,通过沉浸式走访与社区调研,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从马克思主义文献展到工人运动阵地,队员们深刻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并通过问卷调研凝聚公众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共识,为新时代红色教育提供了实践依据。
无论是非遗档案的修复保护,还是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河海经济学子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他们以专业之力守护历史根脉,以青春之志点燃文明之光,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乡村教育启新程,青春筑梦耀振兴 “梦企航”赴贵州支教调研团、“追光”支教实践调研团和“红色筑梦”支教实践调研团,分别奔赴贵州省盘州市、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守护乡村学子的求知梦想。3支团队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开设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还辅以科学实验、兴趣拓展、美育课堂及心理健康辅导,并融入红色教育,努力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坚定理想信念。在共性教学之外,3支团队亮点各具特色:“梦企航”支教团结合贵州生态优势,开展水环境调研与访谈,不仅帮助学生认识水资源现状,也为团队后续科研积累第一手资料;“追光”支教团立足金寨红色资源,带领成员走进革命博物馆、红军广场和大湾村,通过实地参观与现场教学重温红色记忆,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汲取信仰力量;“红色筑梦”支教团创新开展“青春助农直播间”活动,提前调研农特产品并策划推广方案,通过直播介绍小鱼干、茶油、蜂蜜等特色产品,还进行墙绘美化乡村环境,用实际行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从课堂到田野,河海经济学子以专业赋能乡村,用行动诠释担当。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他们把个人成长融入乡村发展,在广袤土地上书写着青春答卷。教育之火不熄,振兴之路不止,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终将绘就更美的时代画卷。
从黄河岸到江南港,从茶陵山到黔中教室,河海经济学子以经济视角探究产业升级、服务国家水网建设,用支教微光点亮乡村未来,在田垄、码头与厂房等社会大课堂中锤炼过硬本领、传承河海精神。当青春与家国同频,经济院学子必将把实践报告化作政策注脚,把节水模型写进江河脉动,把课堂所学融进群山回响,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奋楫扬帆。